楚天金報訊 圖為:昨日,汪玉霞在漢口青年路重新開張 (記者萬多 實習生陳慧穎攝)
  □本報記者戴輝
  沉寂多年的汪玉霞重出江湖了。
  提起汪玉霞,幾乎所有老武漢人都能脫口而出一句諺語:“汪玉霞的餅子——劫數(絕酥)”。昨日,在漢口青年路,有市民驚奇地看到,淡出江城20年的百年老字號“汪玉霞”門店又隆重開業了。和武漢其他老字號相比,“汪玉霞”20年來一直“顛沛流離”。眼下,整合的方式仍懸而未決。
  現場:
  “老武漢”排隊尋找當年味道
  昨日上午,記者在漢口青年路楚天星座看到,新“汪玉霞”店以古色古香灰色門樓裝點,在冬日陽光的映照下,流露出275年的滄桑。
  店內擺放著“汪玉霞”傳統食品,有酥糖、酥京果、鹼酥餅等“絕酥”,還有芝麻糕、綠豆糕等經典糕點,也讓人記憶猶新。讓人意外的是,店內還新增蛋撻、毛毛蟲等西式糕點,傳統中又有時尚的元素。
  記者看到,店里包裝著“汪玉霞”字樣的京果、酥糖17.8元一袋,購買的市民排起隊來,其中絕大多數是老人。家住萬松園的餘幼琴女士說,她小時候特別喜歡吃汪玉霞的樂口酥,今天終於又看到了。
  老漢口張太婆買了愛吃的酥糖、咸酥餅,還向記者回憶:30多年前,每到中秋,花樓街的汪玉霞門前總有人排長隊買月餅,當時覺得這種漢味月餅特別好吃,尤其是蔥酥口味的,還有鹼酥餅也是一絕。
  今年86歲的吳益滋老人也專程趕來看看新開張的“汪玉霞”,他13歲就在“汪玉霞”當學徒。80歲的馮文山老人和吳益滋一樣,也是“汪玉霞”的老廠長,他們品嘗著酥點,連連稱好。
  輝煌:
  275年老店融入城市記憶
  談起“汪玉霞”的歷史,汪玉霞食品工業公司總經理楊金安向記者娓娓道來。原來,汪玉霞創建於乾隆四年(1739年),由安徽來漢做茶葉生意的汪士良和妾蔡玉霞豎起汪玉霞招牌,迄今已有275年曆史。
  “當時的汪玉霞是漢正街燈籠巷口的一家茶館,南來北往的客商喝茶之餘,向汪士良說,上午喝茶都沒過早,能否來些點心壓壓餓?一旁的蔡玉霞靈機一動,隨後用手工做了咸酥餅、酥京果等點心端上來,沒想到大受歡迎,後來汪玉霞的點心反而比茶更有名了,主營糕點產品,其春節的酥糖、京果,端午節的芝麻糕、綠豆糕,中秋節的月餅,深受居民喜愛。”楊金安對記者說。
  1911年辛亥革命後,“汪玉霞”老號被焚不復存在。隨後,汪家人通過變賣老宅、銀行貸款等方式籌得資金,分別開了“汪玉霞雨記”、“汪玉霞為記”兩個店。1956年公私合營“汪玉霞”已傳至第八代,以後又從合營走向國營。
  “200多年來,武漢人習慣了吃味道純正的汪玉霞味月餅過中秋。汪玉霞的鼎盛時期是1989年到1991年。那時僅中秋節的一個月時間,銷售額就高達800多萬元,純利潤300多萬元,工廠200多職工兩班倒,通宵連軸轉,還要請200多臨時工。產品供不應求,連外省市來買月餅的都要等幾天才能拿到貨。”時任汪玉霞食品廠生產副廠長的楊金安對記者說。
  流離:
  搬遷停產後已沉寂20年
  1995年,位於漢口花樓街的廠房拆遷,“汪玉霞”開始“四處流浪”。此後,汪玉霞食品廠輾轉漢陽、漢口租賃廠房過渡,效益微薄,直至1999年全線停產。
  楊金安說,當時,為了保住“汪玉霞”這個老字號,同時解決職工的生活問題,2000年8月,公司開始支持職工“生產自救”,成立16個自救小組自產自銷,專門在三節(春節、端午、中秋)生產銷售。具體由公司向自救小組提供有效證件,儘量保證產品質量,生產出來的產品統統冠以汪玉霞的“玉”字牌。
  楊金安坦言,這在當時也是一種無奈之舉,汪玉霞公司希望通過市場上的汪玉霞產品提醒人們記住這個品牌。
  2002年,停產多年的“汪玉霞”被劃歸江漢區國資局,區里墊資改製。目前,公司“玉”字品牌以租賃費的形式出租給4家民營公司生產銷售,分別是千素齋、天怡、源嘉美樂和玉虹4家生產食品的公司。
  現在三大節令時“汪玉霞”在武漢大超市商場仍然有售,但只是借品牌短暫出貨,有名無實,百年老字號汪玉霞身份尷尬。
  現狀:
  汪玉霞公司僅剩一塊招牌
  實際上,昨日開出汪玉霞門店的並非汪玉霞公司,而是4家租賃汪玉霞品牌公司之一的武漢玉虹食品公司。“汪玉霞”作為國有品牌,能否取消租賃品牌,通過自身改製,來重新煥發新春?楊金安表示,難度比較大,目前,汪玉霞老廠花樓街4000多平方米的拆遷補償款僅596萬元,汪玉霞還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要解決。幾年前,江漢區國資委也考慮過汪玉霞食品工業公司的重組問題,有關方面曾碰過頭,覺得難度很大。“汪玉霞”一無廠房、二無設備,職工改製回家,可以說只剩下一塊空招牌。“以前汪玉霞之所以紅火,除了當時物資短缺外,主要有一大批有經驗的面點師傅撐門面。凡是產品推出,店東和掌作師傅必領先嘗。最富特色、最為馳名的當屬帶‘酥’字的食品,諸如酥糖、酥京果等。而現在,這些人才都外流了。”
  品牌產權關係不明,讓“汪玉霞”這一無形資產的開發前景不明。
  無論如何,昨日開張的“汪玉霞”店,是1995年汪玉霞食品廠搬遷20年後的首家新店。公司負責人李太久表示,他的岳父楊氏家族中有三代人曾在汪玉霞食品廠工作,對“汪玉霞”品牌感情很深,也有汪玉霞食品的面點製作經驗。
  李太久也坦言,經營汪玉霞品牌的公司太分散,不利於統一的品牌推廣。比如公司打出“汪玉霞,穿越1739年的糕點”的創意,但也許有別的公司會以另一種形式推廣“汪玉霞”,這會讓消費者無所適從。
  出路:
  四租賃公司重組或是生機
  楊金安對記者說:“目前對租賃‘汪玉霞’品牌的公司,我們正醞釀進行規範管理,並逐步採取資源整合的方式做大汪玉霞這個品牌。”
  以汪玉霞糕點的質量為例,楊金安說:“汪玉霞糕點用料講究,工藝獨到。對於糕點的配方我們對租賃品牌公司有技術指導,下一步對選料和品質也有加大把關力度,比如4家公司生產的汪玉霞糕點必須有汪玉霞食品工業公司監製的字樣。”
  4家委托生產企業中,天怡食品公司責人表示,這些年一直謀求幾個“借牌”企業合股,做大“汪玉霞”,奈何品牌不在手上,擔心“替人做嫁衣”。
  李太久對記者說,他們也加大對汪玉霞糕點的產品研發力度,明年還計劃在漢口開一家專賣店,希望沿襲前店後廠現做現賣的風格,古法炮製純手工打造精品中式糕點。
  楊金安說,在市民口味趨於多樣化的背景下,怎樣用好“汪玉霞”這個品牌是個挑戰,開連鎖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。
  “不管怎樣,‘汪玉霞’新店開張也是重振這個老字號邁出了一大步。”李太久說。
  鏈接
  江城老字號沉浮
  四季美:1922年漢陽人田玉山在後花樓交通路對過一個側巷內開了個熟食店,經營小籠湯包和豬油蔥餅,打出“四季美”的招牌,後被譽為“湯包大王”。江漢路“四季美湯包館”於2010年歇業搬家後,其在武昌戶部巷和漢陽西大街仍有2個經營門店。
  老通城:1929年,蔡甸人曾厚誠開辦“通成飲食店”,以糯米為餡,加入鮮蝦、鮮肉、鮮蛋為主料創製出三鮮豆皮。2006年10月,為了給長江隧道延長線讓路,曾伴隨幾代武漢人成長的“豆皮大王”老通城位於大智路的門店忍痛拆遷。時隔4年後,老通城在漢陽王家灣摩爾城復興開業。2013年,白雲邊集團收購老通城。
  (原標題:圖文:百年老店“汪玉霞”20年後重開張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v68rvso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